▲台北市第一条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,正是“罗斯福路”,从一段到六段充满故事。(图/台北市府工务局提供)
记者彭怀玉/台北报导
台北市第一条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,正是“罗斯福路”,从一段到六段充满故事,包含南门市场、“树屋共生”景观、国语日报社、国立台湾大学到公馆水源市场,继仁爱路之后,再由北市府工务局揭开这条路的奥秘。
▲罗斯福路中的“罗斯福”,系指二战时期担任美国总统的小罗斯福总统,因当时受了美国不少的支持,因此国民政府在播迁来台前就将台北市的这条路命名为罗斯福路。(图/国史馆藏,数码典藏号:002-020300-00023-022 革命文献—同盟国联合作战:开罗会议《蒋中正总统文物》)
罗斯福路由来
北市目前唯一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在此,二战期间,中、美、英三国在开罗举行开罗会议,担任居中协调角色正是小罗斯福总统,在所有当时跟中国同盟的国家中,是对中华民国最友善的总统。因受美国许多的支持,国民政府在播迁来台前,就将台北市的这条路命名为罗斯福路,做为纪念。
▲南门市场是北市当时最具规模且的商品种类最齐全的传统市场。(照片来源:国家文化数据库)
▲2023年新的南门市场将跟大家见面。(图/台北市政府工务局新建工程处)
南门市场
南门市场坐落于罗斯福路上,内部空间总面积约为2254坪,并分为地下一楼及地上一、二楼共三大区域,市场内汇聚了大江南北的家乡滋味,正统的上海菜、川菜、粤菜等菜系,更是口味道地、种类丰富,各种现成的面食、糕点、火腿、腊味。现今,南门市场大楼目前配合捷运万大线公共工程进行拆除重建,已于2019年10月搬迁至杭州南路的中继市场营业。
▲罗斯福路藏了20公尺高黑板树“树屋共生”景观。(图/台北市府工务局提供)
20公尺高黑板树“树屋共生”
在南门市场对侧,罗斯福路与林森南路口骑楼上,有一株高达20余公尺的黑板树,笔直地穿过二层的砖造厝,自屋顶上延伸开展,整间屋子被绿荫遮蔽,形成“树屋共生”的特别景观,下次有经过不妨留意一下。
国语日报社
台湾第一份以推行国语、普及教育为办报宗旨,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全文标注注音符号的中文报的国语日报社,在1962年于罗斯福路二段旁的福州街10号自建六层大楼,是台湾报业史上首栋为办报而建的大楼,1985年6月,国语日报社再迁入罗斯福路二段与福州街交叉口的15层办公大楼。
台电公司
罗斯福路三段的台电公司总管理处大楼于1982年完工,27层楼、114公尺的楼高曾是全国第一栋超过100公尺高的建筑,台电大楼完工已39年,仍透过智慧建物能源管理系统,一年可节电超过160万度、节水近4千吨,因而获美国绿建筑认证LEED“白金级认证”,全世界亦仅约400栋建物获此认证。
▲台湾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日治时期设立的台北帝国大学。(照片来源:台湾古写真上色,影像经数码上色)
台湾大学
位于罗斯福路四段1号的台大,前身是1928年日治时期设立的台北帝国大学,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后,易名“国立台北大学”,1945年12月正式定名为“国立台湾大学”。
▲水源市场为公馆商圈中心,以色列艺术家Yaacov Agam于正面外墙制作大型公共艺术作品《水源之心》,于2010年5月落成。(图/台北市府工务局提供)
水源市场
水源大厦兴建于1953年,在1977年改建后1980年重新开幕,为公馆商圈中心,2010年以色列艺术大师Yaacov Agam为水源市场外墙进行大改造,创作出名为《水源之心》公共艺术作品,象征台北的多元文化色彩,同时也呼应生生不息的水源意涵。
本文由:外围买球APP十大平台 提供
关键字: 外围买球APP十大平台_官方网站/IOS/Android通用版/手机app